五灵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伤寒论临证实践整理十六临证表里寒温痰 [复制链接]

1#
郭磊,主治医师,医学硕士,毕业于上海中医院,尊内经、伤寒经典为治病法度,衷中参西,用纯中医思维以中药、针灸治病,为不分科的全科中医师。

散表寒:如果觉得麻*汤劲大,可以选比较缓和的通表药川芎茶调散,还可以选人参白术散,扶正祛邪,还可以选藿香正气散。后世的方中,凡是表寒的大都用散剂,尤其脉浮、表寒的时候,不一定非要拘泥于经方。还可以选七味白术散。小孩感冒后咳嗽,阳病,脉寸关尺比较浮紧,但不厉害。咳嗽也不很重,体质偏弱,一般就开止嗽散。善后小建中或者四君子汤。

七味白术散:人参茯苓白术藿香木香甘草葛根

土脉稍浮有表证,不太有力。太阳病,尺脉弱者不可发汗,若尺脉弱的很厉害,赶紧用七味白术散填上,甘味药为主轻轻把汗透出来。尺脉弱的不厉害用葛根汤。

止嗽散:桔梗2荆芥5紫苑5百部5白前5甘草3陈皮5生姜1片(小朋友用量)

三拗汤:麻*3杏仁5炙甘草2(小朋友用量)

杏苏散:杏仁5苏叶5半夏5陈皮5前胡5枳实5桔梗2茯苓5炙甘草2生姜1片枣1个(小朋友用量)

清里寒:如果不用大*附子汤,可选温脾汤把里头的寒快速给降下来,比芍药甘草附子汤猛一些,比大*附子细辛汤稍微缓一些,而且具有软坚的作用。

温里寒:建中汤类,归脾汤。

温脾汤:大*、附子、干姜、*参、当归、芒硝、炙甘草。

失笑散:蒲*9五灵脂9。

痛经、急性寒痛。蒲*温散寒气,五灵脂推陈致新,比芍药劲还大。

归脾汤:治疗那种像*连阿胶汤一样的里头虚寒,超级管用。

伤肾:当人极虚的时候会伤肾。素问:“人久坐湿地,强力入水则伤肾。”

灵枢:“有所用力举重,若入房过度,汗出浴水,则伤肾。”

肾虚脉特点就是革。动脉硬化有些是芤脉象。

中寒的治疗原则:先辨浮中沉,表寒需散,里寒清下、利小便。再辨虚实,虚则扶正散寒,实则散寒兼扶正。还要辨胃气,结实有力,从容很和缓选猛药。胃气不好,非常弱小,选当归、川芎、小茴香等偏柔和的药来散这个寒。精准用方。寒脉,越治越浮就好,越治越沉就坏。

寒邪兼躁:表有寒里头有热,不能用麻*汤,应选大青龙汤,或治小朋友咳嗽,外寒兼内热,我常用麻杏石甘汤加白芷、桑白皮。

水蓄和支饮:有寒不治形成。内里的气血运化受到影响形成水液叫水蓄。寒凝住了某一个经络,使这个经络场淤堵,堵的这个点就叫痰。痰堵形成支饮。当以温药和之。寒更进一步的深入到底下之后,还有引起血闭,尤其在尺脉当中引起血闭。寒如果久治不愈,还能形成一个症瘕,如果只是寒凝形成癥瘕,舌头比较胖大,温阳攻邪。如果寒邪兼躁,耗伤津液,脉躁无力,舌头瘦小、细,无津液,面色红,就不能用温药攻邪,先期以滋润为主,攻邪为辅。后期以攻邪为主,滋润为辅。

临证治病怎么算是治好:第一、症状消除寒不入里。第二、脉象越来越柔和。

栝楼薤白白酒汤:栝楼实一枚薤白半升、白酒七升

临床用量:瓜蒌9克、薤白9克、*酒一两

“阳微阴弦”寸脉微弱,关尺浮紧,有点像厥阴脉,关尺脉可能鼓起来,浮位紧,沉位无力。这个弦是寒症的浮紧象,不是急弦的弦。

胸痹:“夫脉当取太过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也。今阳虚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心痛者,以其阴弦故也。”寒凝引起,寸脉微,关尺脉弦。微是表层能摸到脉,往下一按脉的搏动力量非常小。淤堵,上不来寸。“今阳虚知在上焦”,这个地方是病因。“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,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。”

伤寒和杂病是两个切入点,杂病《金匮要略》是通过这个邪气性质,寒凝入手,而伤寒从六经入手,他们俩有很多的重合的地方。伤寒擅长治整体病。杂病《金匮要略》的方擅长调局部,但需辨证精准。伤寒论是基础,不懂伤寒的话,杂病就看不懂。

失眠:

1、躺下精神,睡不着觉,不烦。阳不入阴,引阳入阴,收进来即可,大法辛开苦降以酸苦为主的方子就行,把气往里拉,如桂枝加芍药汤。

2、躺下睡不着挺精神,起来犯困,躺下就烦,体内有瘀滞点不通,影响气收不进来。通瘀滞,降气,如用酸枣仁汤时发现舌苔腻,合上化湿的平胃散效果就会更好。

3、躺下倍精神,很躁,属阳明病用承气剂,不太躁,用竹叶石膏汤或玉女煎等。

4、白天犯困没精神,但欲寐,晚上睡不着,运化气机,自然能睡。

5、晚上梦多,梦中烦和紧张,少阴病的瘀滞,想解解不开,昏沉浅睡眠,内有水饮,运化水饮,用真武汤就行。

便秘:

1、大便干,舌红,躁烦,所苦是火,调胃承气,增液汤等。

2、大便拉不干净,体内有湿气,温化水饮,用平胃散、桂枝加芍药汤。

3、还有因为紧张便秘,用大小柴胡汤,还有因为气不足,无便意,用补中益气汤等等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