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灵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馬少群與馬氏溫灸法 [复制链接]

1#

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,如对您有帮助,请
  臍灸30分鐘期門(雙)灸30分鐘,太沖(雙)灸25分鐘
  臍灸30分鐘下脘 天樞(雙)氣海 各灸30分鐘
  臍灸30分鐘
  關元 曲骨各灸30分鐘 三陰交(雙) 灸25分鐘 臍灸30分鐘內關(雙)照海(雙)各灸25分鐘
  臍灸30分鐘根據具體情況,可迴圈灸1—3個療程(每日一組穴,五日灸完,為一個療程)體熱者:喜涼惡熱易出汗,手足發熱,喜穿薄衣,喜赤背,喜風,喜少蓋被,舌紅苔黃白脈,洪實數象,先灸四肢,引熱下行。擬方:中脘足三裏(雙)各灸30分鐘臍灸30分鐘環跳(雙)陽陵泉(雙)各灸25分鐘臍灸30分鐘風市(雙)申脈(雙)各灸25分鐘臍灸30分鐘肩隅(雙)曲池(雙)各灸25分鐘臍灸30分鐘風池(雙)絕骨(雙)各灸25分鐘臍灸30分鐘根據具體情況,可迴圈灸1—3個療程 (每日灸一組,五日灸完,為一個療程)對於年老體弱、久病體虛或每日食量太少,全天總食量不足半斤者等等,在施灸時,其時間應各減十分鐘(30改25,25改15)待改善後,再按原時間灸之。溫灸治療第二步:(溫灸治療第一步2-3個療程後,開始溫灸治療第二步)辨病施灸(整體同步調節)三焦俞(雙)脾俞(雙)環跳(雙)陽陵泉(雙)中脘、足三裏(雙)臍肝俞(雙)膽俞(雙)章門(雙)期門(雙)太沖(雙)患處臍三焦俞(雙)脾俞(雙)風市(雙)關元、曲骨、申脈(雙)患處臍肺俞(雙)神道命門、大腸俞(雙)尺澤(雙)昆俞(雙)患處臍三焦俞(雙)脾俞(雙)肩隅(雙)曲池(雙)三陰交(雙)患處臍心俞(雙)膈俞(雙)風池(雙)檀中、巨闕神門(雙)患處臍三焦俞(雙)脾俞(雙)風池(雙)下脘、氣海絕骨(雙)患處臍厥陰俞(雙)胃俞(雙)氣海俞(雙)不容(雙)少海(雙)患處臍三焦俞(雙)脾俞(雙)委中(雙)天樞(雙)照海(雙)患處臍腎俞(雙)膀胱俞(雙)督俞(雙)內關(雙)湧泉(雙)(1)患處臍腎俞(雙)膀胱俞(雙)百會啞門列缺(雙)湧泉(雙)(2)患處臍心俞(雙)膈俞(雙)肝俞(雙)天池(雙)間使(雙)患處臍心俞(雙)膈俞(雙)肝俞(雙)天池(雙)間使(雙)患處臍每日灸一組穴,十二天為一個療程。必須嚴格按擬方穴位排列的前後順序施灸,不得隨意改動。先陽後陰的灸規,先灸背部每次25分鐘,再灸胸腹部穴,每穴灸30分鐘,再灸四肢穴灸25分鐘(足三裏(雙)穴、湧泉(雙)穴應各灸30分鐘)。頭部穴灸30分鐘。根據具體病情:第十組穴初灸1—5個療程可灸上邊(1)五穴,待下肢腿部氣血已開始活動時即可改灸下邊(2)六穴。每個療程完之後可休息1—2天。也可不休息,再從第一組開始迴圈灸治,直到病癒為止。溫灸方中的穴位位置及找法可參閱有關中醫針灸書籍及掛圖,也可以向當地中醫針灸醫師諮詢請教,結合自學在實踐中研究掌握。幾個詞語的說明:患處:中醫的病位:心血管病的患處在左乳頭四周,上下左右在各一寸處的壓痛點,壓痛點可有一處或多處,每次灸一處30分鐘(最痛點)以後可輪換施灸。臍:腹部肚臍眼、中醫針灸學各神闕穴。每次灸30分鐘。寸:患者中指中節為一寸,全中指長為三寸。椎:背部中央脊柱棘突椎體最高處。找椎時患者稍低頭,從頸後部往下摸第一大骨節是第七頸椎。第二大骨節為第一椎,直到尾骨尖處為第21椎。擬方中穴位位置及找法:頭部穴:脊背穴百會(督脈)兩耳尖連線與頭中線的交點處。啞門(督脈)頭後部枕骨下入發際五分處。風池(雙)(足少陽膽經)頭後部枕骨下兩旁一寸處。神道(督脈)背後五椎下,凹陷處。命門(督脈)背後十四椎下凹陷處。上肢穴:肩隅(雙)(手陽明大腸經)上臂平舉,肩關節前凹陷處。曲池(雙))(手陽明大腸經)上肢屈肘橫紋內頭處。神門(雙)(手少陰心經)手腕橫紋內頭下直指小指處。內關(雙)(手撅陰心包經)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二寸處。列缺(雙)(手太陰肺經)手腕上突上方一寸半處。尺澤(雙)(手太陰肺經)上肢屈肘橫紋外頭處。少海(雙)(手少陰心經)上肢屈肘橫紋內頭處。下肢穴:環跳(雙)(足少陽膽經)側臥屈腿,股骨頭高點與尾骨尖連線分三段,外一,二段交接處。陽陵泉(雙)(足少陽膽經)膝外側中行,腓骨頭下一寸處。足三裏(雙)(足陽明胃經)膝外側膝眼下三寸處。太沖(雙)(足厥陰肝經)足背部大次趾根往上二存處。風市(雙)(足少陽膽經)兩腿伸直,兩手垂直中指尖處。申脈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足外踝尖直下方凹陷處。昆侖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足外踝後與跟鍵之間處。三陰交(雙)(足太陰脾經)兩足內踝尖上三寸處。絕骨(雙)(足少陽膽經)兩足外踝上三寸處。委中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兩膝後橫紋中點處。照海(雙)(足少陰腎經)足內踝尖下一寸處。湧泉(雙)(足少陰腎經)兩足心前1/3處。胸腹部穴:檀中(任脈)兩乳頭連線中點處。巨闋(任脈)劍突下二寸處。中脘(任脈)肚臍直上四寸處。臍(任脈)肚臍眼,針灸學名神闋穴。下脘(任脈)肚臍上二寸處。氣海(任脈)肚臍下一寸半處。關元(任脈)肚臍下三寸處。曲骨(任脈)肚臍下五寸處。不容(雙)(足陽明胃經)劍突下二寸兩旁二寸處。天樞(雙)(足陽明胃經)肚臍兩旁二寸處。期門(雙)(足厥陰肝經)兩乳頭直下8,9肋骨結合處。章門(雙)(足厥陰肝經)兩腋直下,上肢垂直屈肘肘尖處。背部穴風門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二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肺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三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厥陰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四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心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五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督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六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膈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七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肝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九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膽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脾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一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胃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二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三焦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三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腎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四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氣海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五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大腸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六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小腸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八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膀胱俞(雙)(足太陽膀胱經)背後十九椎下兩旁一寸半處。ZT馬氏溫灸法後記雜談“故為醫者,要知保扶陽氣為本,人至晚年陽氣衰,故手足不暖,下元疲憊,動作艱難,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,氣者陽所生也,故陽氣盡必死。”(摘自扁鵲心書)人的生命活動,不單是有形的軀體和體液,還孕育著無形的生機,人體內的“火”和“熱”。中醫稱:為“陽氣”。人體生命的動力,近似現代人的概念。“電”的功用。“電”對現代人的生活是一刻都離不開的。電不足時就需要“充電”。人的生命同樣一刻都離不開“陽氣”。陽氣不足需要不斷的補充。“醫之用灸如做飯需薪”(摘自扁鵲心書)薪字典解釋為柴。引火用之柴。火若不旺,需添補柴火,補充火力。說明灸有添柴補火的作用。給人體內補火充電。灸法“用火治病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的。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。後又找到了以艾為燃料製成艾絨使用也有二千多年的文字記載了。艾絨燃燒發出高熱及不可見光,產生溫熱效應對人體組織穿透力極深,作用效果之大,無可比擬。可能是一種超短波紅外輻射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。現代人類的常見病,多發病,疑難病等如:心腦血管病,肝臟病,腎臟病,腸胃病,呼吸疾病等,癌症,白血病,愛滋病,還有亞健康,肥胖,戒*等,從中醫、溫灸、“宏觀動態認識論”的假說觀點看,其疾病的發生、發輾轉歸的規律特點分析都有其共性的因果關係。“陽非有餘,陰常不足,鬱邪阻滯,經絡不暢,寒熱交變,陰陽失調。”多年醫療實踐中,也遇到一些值得深思的事。有些病例在中西醫學治療無效一籌莫展之際,溫灸參與共同攻關,難題就迎刃而解,起到畫龍點睛之效。值得來探討。溫灸治療使人體內陽氣開始復蘇。正氣增強,邪氣受到衝擊。正邪相爭,當邪氣被逼近病灶時,會作垂死掙扎,原有的疾病症候還會出現這叫“氣沖病灶”。此時可暫時停灸前十組穴治療,專灸第十一、第十二組穴。待症狀消失後,再繼續灸前十組穴與十二組穴迴圈灸。待正盛邪淨之後,病體自會痊癒。身體終將康復。認真堅持為要。年整理此稿中,我算了一筆經濟帳。若用溫灸治療一例慢性病或疑難病,治療一年需花費多少人民幣(以北京地區病人為例,年價格為准)溫灸器6個,每個10元6個60元郵費約40元共計元清艾絨每袋8元每箱20袋元郵費約40元(全年灸用兩箱)共計元溫灸藥粉,每劑藥8元,全年用拾劑80元,加工費元共計元雜品其他:全年合人民幣共計元全年消費(藥、器、物)總計約元人民幣。溫灸產生的艾煙和氣味,對人體無傷害,無*副作用,室內治療後,注意開窗通風或其他抽氣辦法,艾煙和氣味即可散去。我本人接觸溫灸快30年,沒受到任何傷害,反而有益無損。20世紀80年代的農村赤腳醫生曾在醫學雜誌上發表文章:報導赤腳醫生在農村老鄉家中做外科手術,用艾煙薰法消*房間,每平米地方,點燃10克艾絨,放煙薰關閉門窗,薰後殺菌可以達到手術室水準。馬氏溫灸凡人便施,溫灸醫生,學習過的病人家屬,經過培訓合格後的溫灸愛好者,只要認真,堅持,細心操作,都能收到良好的療效,關鍵是醫者的責任心。該擬方的具體適應症:高血壓,低血壓,高血脂,心肌炎。動脈粥樣硬化,心絞痛,心肌梗塞,冠心病,心率失常,風心病,肺心病,腦動脈硬化,腦溢血及腦溢血後遺症,腦血栓,腦栓塞等的溫灸治療,本擬方都適用。“無病早防,有病早治”人體生命健康以陽氣為本。灸可扶陽,陽生陰長,陰陽者生命之本。堅持溫灸就如補火充電,可強身健體,醫治病痛,扶正去邪,能保健康長壽。

特别提示

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,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,若因私自采用出现任何后果,均与本平台无关。—THEEND—

?版权声明:

1、文源:《 》。作者/ 编校/ 

2、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,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。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。联系(邮箱):

qq.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